专家启智新方向,思维导航新征途。为了进一步搭建起高质量学术交流桥梁,以“因地制宜发展蚕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蚕学会大会于2025年8月23日至24日在合肥召开,18位行业领导、专家学者、科教人员、企业领导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主旨报告、专题报告、产业报告、研究与实践报告,交流新技术、新成果,展示新产品、新机具,开展商务洽谈。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文全高级工程师应邀专程到会作《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主旨报告,回顾了中国丝绸的历史,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丝绸行业经历的恢复期、成长期、改革期、转型期、高质量发展期以及当前行业发展的特点,指出了中国丝绸未来的蚕桑生产格局重塑、工业革新浪潮涌动、丝绸消费前景向好等展望,并提出了“十五五”时期需要解决的蚕茧原料安全、缫丝装备研发攻关、茧丝价格大起大落、扩大丝绸消费、产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及相关建议,给与会代表启迪。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蚕桑学会名誉理事长、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吴海平研究员从“浙江:传统蚕业衰退,工业化养蚕崛起;趋势:蚕桑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突破新机遇;未来:人工饲料与工厂化养蚕新时代”三个部分,作了题为《创新突破  打造工厂化养蚕新高地》主旨报告。

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党支部书记杨红旗以《桑海蚕乡 织梦中畈》为题,深情回顾了2025年1月22日李强总理在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调研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情景与要求;湖南省丝绸协会会长、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丽,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副所长、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汪泰初研究员分别作《工厂化人工饲料养蚕的探索与实践》《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造蚕桑新质生产力》的专题报告。

安徽省特色农业管理站副站长汪剑霞介绍了全省蚕桑生产情况以及省领导对省蚕学会撰写、省科协上报的安徽省科技工作者建议——《关于推动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创新发展的建议》批示落实情况;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国清副教授作《家蚕食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报告;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安徽鑫缘天柱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分别针对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进展、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的探索作了研究与实践报告,合肥运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报告了钉钉蔟与蚕桑养殖配套创新模式;阜阳市、六安市、黄山市、宣城市、岳西县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同志做了各地蚕桑产业情况报告。与会代表收益颇丰,反响热烈,达到了预期目的。

产品展示区蚕桑资源多功能产品与上蔟采茧设备琳琅满目。合肥运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钉钉蔟及采茧设备旁围满了人群,静音、高速、便捷的采茧让与会代表大开眼界;六安绿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叶茶、桑叶面、桑葚白兰地,太和金秋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桑叶面,安徽鑫缘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石斛系列酒品,黄山桑茶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叶粉、桑叶含片等产品备受关注,受到好评。

通过学术交流与研讨,与会代表形成了丝绸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的共识。

通过深入的交流研讨,与会代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

第一,认识到创新发展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是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传统桑叶养蚕模式受限于土地、劳动力、季节和病虫害等多重因素,发展空间受限。而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周年化和规模化,显著提升土地和劳动生产效率,是应对资源约束、保障茧丝安全稳定供给、重塑产业竞争力的革命性路径。

第二,肯定了近年来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取得的显著进步。 特别是在专用饲料配方的适口性与营养均衡性、家蚕品种的驯化与选育、高密度饲养环境调控、机械化饲喂与除沙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部分技术已进入中试乃至产业化示范阶段,为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明晰了当前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亟待攻克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如何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如何优化养殖工艺,精准控制养殖环境(温湿度、气流、光照),减少应激和病害发生;如何选育出更适应人工饲料、抗逆性强、丝质优的专用蚕品种;如何构建全链条的疫病防控体系等。这些问题需要产学研各方协同发力,持续攻关。

第四,增强了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信心与决心。这次研讨会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创新发展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要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装备研制、模式构建和市场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创新合力。

安徽省蚕学会将进一步学习贯彻李强总理在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调研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要求,落实农业农村部和安徽省领导的批示精神,发挥学会优势,探讨形成符合我省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工厂化养蚕新模式,助力蚕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安徽省蚕学会供稿  审核:刘挺)